时间:2025-08-17 浏览:13
作者:高奇峰 审核:李雯 编发:代红涛
为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8月5日至8月8日,我校“叶脉传韵”非遗传承社会实践团队赴大别山腹地历史文化名城——信阳市,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8月6日,我校与信阳市平桥区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共建的“非遗青年创研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旨在搭建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非遗保护深度融合的平台,利用职业教育在非遗传承中的天然优势,常态化组织青年学子参与叶雕技艺研究、创意设计、传播推广及衍生品开发,为非遗传承培育“青春后援团”。在挂牌仪式上,平桥区平西街道团结路社区党支部易书记表示:“创研中心的成立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文化的有益探索,期待青年智慧为叶雕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挂牌仪式结束后,实践团队对信阳市平桥区叶雕传承人李昊老师进行了访谈,李昊老师讲述了他与叶雕结缘的故事,还通过周文王“剪桐封弟”的故事讲述了叶雕的发展历史,以及叶雕从选叶到雕刻成品的完整技艺流程,希望通过与学校合作,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共同为非遗叶雕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在李昊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实践团队成员还现场体验制作叶雕。在模板的辅助下,师生们小心翼翼的运笔,在薄若蝉翼的叶片上体验叶雕技艺的独特魅力。
8月7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恰逢纪念馆开展山河永固专题革命文物展活动,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资料、一张张定格历史的珍贵照片,记录着战火纷飞年代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谱写出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同学们不时地停下脚步,驻足端详,触摸革命脉搏,追忆革命历史,感悟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感受到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的崇高品格。
8月7日下午,实践团队走进“豫南最美乡村”郝堂村开展非遗叶雕技艺推广与深度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化身“小老师”,积极布展场地,邀请村民与游客欣赏叶雕作品,参与互动体验涂鸦,通过问卷调研民众对叶雕技艺的了解及叶雕作品的市场需求程度,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非遗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此次“叶脉传韵”三下乡社会实践,是我校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青春宣誓。从挂牌创研中心搭建长效平台,到深度对话传承人汲取精神力量;从沉浸体验感悟匠心,到调研献策把脉发展;再到思想学习铸魂赋能,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以多元路径探索了高校力量赋能非遗传承的有效模式。片片纤薄叶雕,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基因;莘莘学子热忱,澎湃着传承的时代强音。“叶脉传韵”社会实践团队正以实际行动证明:文化薪火,代代相传,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