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2 浏览:16
作者:沈芳芳 审核:李雯 编发:代红涛
8月2日至8月5日,我校7名师生赴南阳市开展“探千年药都智慧,观现代产业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承与艾草产业链调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深化产教融合、传承中医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8月3日上午,实践团队走进医圣祠中医药博物馆,开启中医药文化沉浸式研学。在泛黄的典籍前,师生们观摩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手稿复刻版,学习“辨证论治”思想如何奠定中医临床基础。馆藏明代制药器具如铜药碾、青瓷研钵,生动展现古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制药智慧。有同学提出:“将仲景‘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旅游,可延伸产业链价值”,获得馆方专家认可。
8月4日,实践团队到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实地观摩艾绒提取、艾条卷制等智能化生产线,并参观了有200余种艾制品的展示中心,同学们直观理解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工业技术的结合路径,为创新创业提供鲜活案例。
通过访谈员工,同学们深度了解公司对弱势群体的就业扶持机制。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2亿元、带动周边3000人就业,为同学们研究“特色产业+农户就业”的乡村振兴模式提供典型范例。在艾草产品体验、功效验证等环节,进一步强化了青年对中医药“治未病”理念的认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企业将艾草制成工艺品的实践,更展现非遗活态传承的可能性。
8月5日,实践团来到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学习调研。讲解员以企业发展时间轴为脉络,详细讲述了宛西制药从1978年建厂至今的转型升级历程,重点阐释了“药材好、药才好”经营理念。在浓缩丸生产车间,同学们目睹了智能化生产线的高效协同:六轴机械臂以0.1毫米精度完成搓丸工序,视觉检测系统实时剔除异形药丸,全自动包装线每小时可处理3000盒成品。
下午的种植基地考察中,同学们在药农指导下辨识了山茱萸、柴胡等药材,了解到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了20万亩标准化种植区。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产业联动模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多元化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以来,累计帮助西峡县54个村2860名贫困群众脱贫,并通过“万企帮万村”行动扩展至边疆地区,带动民族地区50万人增收,主要帮扶岗位类型有种植端岗位、生产端岗位、技能型岗位、辅助服务岗位等。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让师生实现从“校园认知”到“产业链认知”的跨越,更通过医圣祠文化溯源与现代产业对照,深化了师生对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理解,尤其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理解中医药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探索传统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提供了产教融合的实践样本。